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村姑陈
《1》
去买花的时候,发现玫瑰花多了好多种品种。
比如有“多头”,有“泡泡”,还有传统的“玫瑰”。
它们分别唤着不同的名字,有不同的外形,当然,还有不同的价格。
让买花的人瞬间眼花缭乱,迷离了眼。
再加上还有原先跟玫瑰长相差不多,让人时常误认的各类月季,这蔷薇科的美花们,实实在在是让人看谁都爱,只想全部搬回家去放在阳台上慢慢欣赏。
那一刻,真真明白了海王们的心情。
好花太多了,谁都舍弃不得,只能照单全收。
后来去买茶桌,也是一秒懞。
从前流行红木大板,重得要死贵得要死的各种巴花,鸡翅,被抢着往家里搬。
现在这些都成了时代的眼泪。
当下的时尚是,岩板加铁艺,门板加铁艺,木板嵌石头,讲究两种材料的碰撞。
村姑陈和李麻花站在那里,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。
看花眼了,都好看,都想要,却无法取舍。
最后到了选衣柜的地方,直接晕了。
那些林林总总的各种门板,各种颜色,各种材质,复杂的工艺语术,感觉物理和化学双博士来了,也未必搞得明白。
李麻花的表弟在农大学园林景观设计,他说,表姐,那里面水很深,下周末我来帮你选。
村姑陈原本看中一个单层玻璃夹金线细纱的衣柜,被表弟硬怼回去:那个又笨重又不实用....
唯有那样的金线柜门,才衬得上我那一柜子的宋锦旗袍好么?
小P孩懂个啥?
《2》
外行对于自己不懂的行业,一向是敬畏的。
老感觉水深。
比如茶友们买瓷器,其实也是各种懞。
瓷器跟种花草,跟装修一样,其实都是专业性极强,且需要一定的运气成分在里面,才可以买到好东西的一个领域。
毕竟,专业性强的器物,外行便容易看不懂。
看不懂的东西,就容易被忽悠,被忽悠之后就会产生盲目的信任。
信任之后,就容易上当受骗,随便被说几句,就开始掏钱。
结果就是,要么买到超贵的普通货,要么是买到不耐用的劣质货,还影响心情伤害健康。
比如买了某位工艺美术大师的创意瓷器。
那只是一些正常的泥料,正常的釉水,正常的烧制工艺。
只不过在塑造的时候,加入了这位大师的各种创意,各种创新,各种创造——脑电波各种嗞啦嗞啦,便生成了各种从前没有过的、无法言说的、外行也欣赏不来的器物。
而这件“器物”,通常因为是“大师”的作品,通常因为是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思考创作出来的作品,便成为了艺术品,从此与跟它同泥料、同釉水、同一窑烧出来的产品,拥有了云泥之别的价格。
它最主要的成本,就是这位大师的创意。
而它最主要的估价凭据,也是这位大师的创意。
所以,这件五位数六位数七位数八位数的花瓶、盘子、雕塑....如果不是出自大师之手,它其实也只是一块泥巴。
而不懂行的人,就会为了这块被创意过的泥巴,付出高昂的学费。
这就是瓷器这个行当通常意义上的,“水深”。
《3》
抛开大师的光环来看那些普通的,非创意类的瓷器,我们同样会发现,如果是买它们,水同样很深。
很多道道,哪怕学了很久,也会发现仅仅只是懂得一点皮毛。
比如,瓷器的产区就很有讲究。
不同的产区,泥土质地不同,土壤性状有差异,适制的瓷器就各不相同。
宜兴紫砂善制壶,潮洲红泥善制陶,而景德镇泥土善制大摆件与小器件。
再比如,瓷器的烧制温度也极有讲究。
不同的温度条件下烧制出来的瓷器,适用于不同的场合,拥有不同的用途。
高温瓷与低温瓷,成本造价相差极大,在安全系数上,完全不可同日而语。
但在零售价上,却悬殊极大,许多人贪便宜,因而便买错了。
再再比如,不同价格的釉水,品质差异也非常之大。
好釉水护瓷效果极佳,如郎红釉的盖碗,耐磨耐刮耐蹭且不沾油不染色,清洁起来非常容易,水冲一冲便能光洁如新。
但不好的釉水,表面容易开裂,容易刮出线条,容易磨损,这般的瓷器,用不了几次,就会变黄,变老,变旧。
变得像用了几十年的老饭碗一样,底部和四壁被刮得黑黑的,看上去不知道包了多少年的油污在上面。
只想扔掉为快。
《4》
身为一个普通人,不想以售瓷制瓷为生,只是使用而已,那大抵,是学不会精深的瓷器学问的。
其实,瓷器行业五花八门,比做茶还弯弯绕绕,真正要想学会,学精,融汇贯通,没有个五年十年的深度耕耘,没有深深扎根在窑里蹲守,没有亲自去研究泥料调配,去拉坯,去利坯,去画,去烧.....真真是做不到专业的。
哪怕是轻度的专业,都达不到。
更别提小部分的消费者,耳根子软,没有定力,一会儿公说公有理,一会儿婆说婆有理,谁发言就听谁的,结果听了一脑子互相矛盾的理论,更是乱成一团。
都别提专业了,能理性消费就谢天谢地了。
是以,相较于去学习那些常人难以触及到真相的高深理论,不如,把时间花在寻找一位靠谱的卖瓷器的人。
寻找一个值得信任的人,总比学会那些艰难的制瓷知识,要容易许多。
术业有专攻,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去做。
至于我们自己,努力提高识人的水平与鉴赏瓷器的技巧便好。
让懂瓷器的靠谱的掌柜,把美丽又好用的瓷器送到我们面前便好。
这一回,我们且坐享其成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